绿色医疗   更全更新信息实报!
医院

老龄化叠加新冠,重症救治有多难

来源:来源:绿色医疗     作者:王艳     发布时间:2022-06-29     

  重症救治是抗疫之战中“短兵相接”的战场,也是生命最后的希望。上海本轮疫情中重症患者显现出明显的人群特点:高龄老人多、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多、患癌症等重病的患者多。仁济医院南部院区(定点医院)的ICU病房,62天里日夜灯火通明。

  4月18日,仁济医院南部院区(定点医院)ICU正式启用,收治重型和危重型患者,除了完成有基础疾病的新冠阳性患者的救治工作外,还接收世博、新国博两大方舱医院以及浦东新区、徐汇区两区区属定点医院转运而来的重症患者,第一周ICU里20张床位就迅速收满。

  4月下旬至5月初,ICU迎来收治患者的高峰,最多的时候两个病区在院患者达到38人,38张ICU病床全部收满,其中大部分病人施行气管插管,还有严重肿瘤患者、接受ECMO支持的患者、血透依赖患者等等,投入经验丰富的医生累计达到近50人。

  到6月底完成定点医院收治任务,仁济医院在疫情中共救治一百余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其中80岁以上患者占30%,所有患者都患有多种基础疾病,高龄同时又患有肿瘤、脑梗、心梗、肾脏疾病的患者占了很大的比例。

  奥密克戎变异株带来的这一波疫情,对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带来非常大的威胁,重症救治从2020年武汉专注于肺部症状的救治,转向对各个器官严重疾病的综合救治,这种变化考验着一家医院重症救治的综合实力。

  仁济医院将最精锐的重症医学人才、最好的设备投入到对新冠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多个学科的合作,大大提高了重症救治成功率。

  难、急、重,ICU里的三个故事

  顺利转运ICU病房最后一位患者,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朱铭力脱下防护服,出舱,如释重负。之前的2个多月,每天、每一个小时他都不敢懈怠。记者采访时,朱铭力说,过去两个月很多场景像电影画面一样从他的脑海中拂过。

  改建为定点医院后,ICU病房开舱接收的第一位患者让朱铭力印象深刻。这是一位40多岁重症肌无力患者,这样的患者就算不感染新冠病毒也是非常脆弱的,被送到医院时患者的情况已经非常危险。医生为他做了气管插管,帮助他维持呼吸。经过积极的救治和精心的护理,重症肌无力患者一天天恢复,病情平稳并且符合新冠感染者出院标准后,他被转到仁济医院东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上图:仁济医院南部院区(定点医院)ICU正式启用。

  血透患者在新冠疫情中同样是非常脆弱的群体。

  “护士,我胸口痛,喘不上气。” 5月5日下午,仁济医院南部院区(定点医院)血透室,一位女性尿毒症患者突然向护士呼救。“突发胸痛,需要急救”——护士初步判断后立即通知医生,启动了胸痛中心救治通道。肾脏科主任顾乐怡、心内科主任医师臧敏华等专家会诊后判断,这位患者突发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梗。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经导管冠脉介入(PCI)手术,尽快打通堵塞的血管。

  最快速度,医护人员把患者从血透室转运到手术室,当天备班的心内科医师、导管室护士、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师紧急集合,做好术前准备。

  先穿“大白”防护服,外面套铅衣,铅衣外面套手术服——全副武装的心内科医师李光宇、王鹏飞在护士龚云峰、影像学技师郭鹏的协助下,为患者完成了这次特殊的手术。“层层防护下,对医生们的技术要求是非常高的,我们派驻到定点医院的都是有着丰富经验的资深心内科医生,确保救治的质量。”臧敏华说。

  90分钟,PCI手术顺利结束,随时可能夺走这位患者生命的病灶被排除了。2天后,患者回到了普通病房。

  “这样的速度,与我们日常的胸痛紧急救治速度几乎相当了,能做到这样,能如此顺利完成定点医院内的急性心梗手术,得益于胸痛中心的常规治疗流程,也得益于定点医院设置的特殊疾病应急预案。我们在4月末就已经进行了演练,随时准备好应对突发的情况。”臧敏华事后对《新民周刊》说。

  除了心内科,定点医院内已设置了涵盖心内科、神经内科、普外科等多个科室的患者抢救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患者病情加重的情况,能够迅速开展患者救治。

  突发心梗是“急”,更多的老年合并多个严重基础疾病的新冠感染者,在救治上的特点则是“难”。

  4月底,73岁的万老伯(化名)出现腹胀、纳差、心慌、胸闷等症状,被120救护车送入附近医院,初步检查后考虑存在严重贫血、乙肝肝硬化,并伴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考虑到老人病情复杂、基础状况差,转入仁济医院东院区急诊进行救治。

  老人到急诊后,进行了核酸及抗原检测,采样后即在缓冲区域进行检查治疗。待核酸结果出来,老人被确定为新冠阳性感染者,被紧急转运至仁济医院南部院区(定点医院)继续进行治疗。

  定点医院治疗组根据万老伯病情特点和初步检查结果,组织肝脏外科等科室进一步会诊,诊断为肝硬化、肝左内叶占位性病变,结合肿瘤指标,考虑为肝细胞癌,不排除瘤内出血。

  老人的情况非常危险,治疗组决定在治疗新冠肺炎的同时,积极进行保肝、抗乙肝病毒、纠正贫血等对症治疗,并完善了肝肾功能、上腹部增强CT等辅助检查。经过两周的治疗,万老伯的核酸检测结果转阴。

  考虑到肿瘤可能随时破裂,危及生命,定点医院治疗组决定安排专用车辆将老人转入东院区感染科隔离观察,准备手术。

  5月24日,由仁济医院院长夏强,肝脏外科副主任夏雷、主治医师冯浩和住院医师李萌等组成的外科综合诊疗组对万老伯进行肝肿瘤切除术。术中发现,鸡蛋大小的肿瘤突出于肝脏表面,随时可能发生破裂出血,手术团队精细操作、配合密切,将肝肿瘤精准切除,手术历时两小时顺利完成。

  夏强表示,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新冠患者,定点医院的治疗组与母体医院的专家逐一探讨诊疗方案,制定“一人一策”,尽最大努力救治患者。

  在定点医院ICU病房,几乎所有病人都逃不开“急、重、难”三个字,重症团队和全院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帮助患者走出最危险的时刻。

  上图:定点医院内ICU工作站。

  雷打不动,全院顶级专家会诊

  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与早期毒株已经表现出很大的不同,与初代病毒相比奥密克戎导致的住院率明显降低。不过,一旦成为重症,那么治疗的难度不但没有降低,还可能更大。

  重症团队除了关注重症患者因新冠病毒直接带来的伤害,还要救治感染者本身基础疾病加重带来的后果,因此需要各个专业团队的合作,才能完成重症救治。

  上图:定点医院里每天下午雷打不动的全院专家会诊。

  重症医学科主任、南院定点医院专家组常务副组长皋源介绍,重症、危重症感染者的基础疾病很多,从肿瘤晚期、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到糖尿病、高血压,合并三种及以上基础疾病的患者超过半数,治疗起来非常复杂,需要多学科的参与。

  改建为新冠救治定点医院后,每天下午2点,医院由集装箱改建充当的会议室内,仁济医院各个专科权威专家参加的会诊雷打不动地举行。仁济医院院长、南院定点医院专家组组长夏强线上坐镇,多学科专家集体进行危重病例讨论,精准制定“一人一策”。

  定点医院里任何的困难,仁济医院都是举全院之力来解决。除了全院权威专家会诊疑难病例,让朱铭力印象深刻的还有医院为定点医院所做的物资保障。

  “收治感染新冠病毒的重症患者,需要很多特殊的物资和设备,比如一次性的密闭吸痰管,一次性的支气管镜,还有各种血流动力学的监测设备。很多患者需要高流量的供氧,需要高流量制氧设备。”朱铭力介绍,医院后勤保障第一时间为ICU提供了急需的物资,为救治重病人赢得了时间。

  朱铭力说:“如今回想整个过程,我感受到了仁济力量、仁济速度、仁济效率,我非常感谢医院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我们顺利完成重症病人的救治任务。”

  微信群不解散,多学科协作成为重要经验

  仁济医院南部院区(定点医院)ICU医生微信群,曾经不分昼夜地跳出新消息,这些天已经安静了很多。朱铭力说,尽管任务已经结束,但这个群不打算解散。“作为定点医院期间形成的学科合作模式是一个很好的经验,以后我们可以在这个群里讨论疑难病例,我们这支队伍未来也可以作为机动部队,在遇到难题的时候依然可以集结起来共同迎接挑战。”

  ICU病房内,超过40名专业过硬的医生排班进入病房值守,随时处理各种救治难题。ICU治疗团队主体由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呼吸科、心内科、普外科、麻醉科、感染科、神经内科、肾脏科等多学科医生组成,同时中医科医生也会进行每日查房。

  皋源介绍,ICU病房内每四个小时一班,每班医生专业上搭配好,专科医生和重症医学医生相互配合,让各种基础疾病感染者也得到了最好的治疗。

  谈到救治经验,皋源说:“从救治经验而言,对低氧血症的感染者我们坚持用俯卧位通气对纠正血样很有效;部分病人使用了新冠特效药PAXLOVID,这个药对于控制病情转重、降低死亡率是有效的。如果说挑战,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是一个难点,因为这些原本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感染者,本身营养状况就不好,营养改善比较难。”

  上图:定点医院最后一批患者出院。

  在改善老年重症患者营养状况这个问题上,中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朱铭力介绍,ICU里很多老年病人长期患有多种疾病,肠道功能很差,经过中医科的对症治疗,改善症状,这些病人才有机会提高免疫力,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有一位喉癌术后病人的救治,充分体现了ICU多学科合作的优势。朱铭力介绍,这位患者患喉癌十多年,平时就通过气管切开吸氧,医生发现他的肺部感染非常重,除了感染新冠病毒引发肺炎以外,还有合并继发性肺脓肿,右上肺有一个新生的肿瘤。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呼吸科和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合作,呼吸科医生通过局部治疗缩小肿瘤,解决了阻塞带来的脓肿,病情慢慢好转。“这位患者新冠转阴时间非常长,20多天后才转阴。后来病人转入仁济医院东院,继续接受肿瘤靶向治疗,目前在随访中。”

  老年重症患者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也很常见,因此ICU里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医生为鉴别患者中的心梗、脑梗危险情况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一位24岁的小伙子,给ICU医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小伙子原本是做厨师的,感染新冠病毒后被收入方舱医院,因为爆发性心衰被转入仁济医院南部院区(定点医院)抢救。入院时小伙子体重达到105公斤,肥胖加上浮肿,非常虚弱。

  心脏BMP是指脑钠肽前体,是由心肌细胞合成的一种物质,是评价是否存在有心力衰竭,以及判断心衰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小伙子的BMP指标大于5000,正常人的这一指标小于100。“这样的指标已经符合下病危通知的标准了。”臧敏华说。

  经过积极的救治、严密的监护,小伙子病情一天天好转,当初奄奄一息入院的小伙子,康复后自己走出医院。新冠定点医院里的重症救治,在人员配置和医疗技术上形成了重要的经验。

  一场苦战如今硝烟已散,转危为安的患者不少已经回到自己的家庭,或者转入其他医疗机构、养老机构,“战士们”也回到了自己日常的工作岗位上。


热门推荐

更多 >

精彩图片

更多 >